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机构 高管简介
旗下产业
设计咨询 工程建设 售电运维 教育培训 文旅农康
荣誉资质
企业资质 业务范围 信誉建设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集团要闻 集团动态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滚动新闻 招标公告 领导关怀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 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 致新员工书 员工风采 名称由来 大事记 教育培训
案例展示
工程业绩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江苏启东:电能替代用户可优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 多领域推广蓄热式电锅炉技术应用

作者: 日期: 2020/4/26 9:10:41 来源:

日前,江苏省启东市发改委与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共同印发《启东市2020年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称将重点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等领域,推广以电代煤、代油等电能替代技术,其中蓄热式电锅炉等蓄冷蓄热技术被多次提及。

针对民生用能领域,《实施方案》要求,对在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有采暖需求的学校、医院、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和电蓄冷等技术应用。

鼓励昼夜负荷差异大的建筑(建筑群)采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冷空调等蓄冷蓄热技术,充分利用夜间富裕电力,削峰填谷。加快对老旧公用建筑清洁用能技术改造,强化新建公用建筑对高效用能技术的应用。鼓励建设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

在居民生活领域,提高住宅建筑的配电标准,在集中居住小区试点采用蓄热电锅炉、热泵等技术集中供暖,加快在分散居民户和农村地区推广碳晶采暖、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高效电采暖技术。鼓励采用热泵热水器、热泵辅热或电辅热太阳能热水器。

在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常规能源有效互补的低碳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较大的地区,结合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广应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冰制冷空调等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

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到,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能替代用户可优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支持电能替代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峰平谷时段,扩大峰谷段电价价差,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大力推广具备移峰填谷的电能替代设备,促进电力供需平衡,降低运营成本。

附《实施方案》全文:

各镇(园区)、市有关部门:

根据国家、省和南通市有关推进电能替代工作要求,我们组织制定了《启东市2020年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启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启东市供电分公司

2020年4月16日

启东市2020年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发改能源〔2016〕1540号)和《南通市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通发改能交〔2017〕207号)文件精神,为提高我市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推动实施“263”环保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为目标,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服务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启东提供清洁环保的电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协调发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能源消费结构和用能需求特征等,统筹能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电能替代,引导电能替代健康发展,稳步有序、因地制宜地推进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益佳的电能替代项目。

坚持政策引导,改革创新。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创新电能替代技术路线,建立电能替代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电能替代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显着提升,应用范围明显增大。

坚持市场运作,产业推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技术、业态和运营等创新,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模式,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目标

重点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等领域,推广以电代煤、代油等电能替代技术,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型终端电能消费市场,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十三五”期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交通运输领域。结合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创建活动,加快在港口码头推广应用船舶岸电和电驱动装卸技术,年内主要港口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比例达90%,集装箱码头港作机械使用电能等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广高速公路服务区直流充电站业务,布局邮政、物流、环保等专用电动车领域,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充电服务网络。在市政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基础工程等移动领域推动储能施工电源替代小型柴油发电机,减少各类移动施工污染。

(二)工业生产领域。在金属冶炼、玻璃制造等有加热需求的行业加快推广电热隧道炉、红外加热炉等高效电窑炉技术,至年内全面替代高污染燃料窑炉。在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水产养殖加工等生产工艺需要热水(蒸汽)的行业加快推进工业电锅炉的技术应用,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实现电能等清洁能源替代,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其余燃煤锅炉要综合应用电能替代、集中供热等措施实施整合、改造,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在工业生产的物料传输、装卸等环节,推广使用电驱动皮带传输、电驱动吊机等技术,提升传输、装卸装备电气化程度。新建项目禁止建设自备燃煤电厂。

(三)民生用能领域。对在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有采暖需求的学校、医院、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和电蓄冷等技术应用。鼓励昼夜负荷差异大的建筑(建筑群)采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冷空调等蓄冷蓄热技术,充分利用夜间富裕电力,削峰填谷。加快对老旧公用建筑清洁用能技术改造,强化新建公用建筑对高效用能技术的应用。鼓励建设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大力推动餐饮电气化,降低用能成本,改善烹饪环境,提高安全用能水平,消除瓶装煤气安全隐患,实现启东市区居民小区、各类车库(储藏室)、沿街商铺、餐饮场所100%“瓶改电”替代,并在市内至少建成一个全电综合体。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推广全电食堂,年内各乡镇至少建成1个全电食堂,实现启东市全电食堂全覆盖。

(四)农业生产领域。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机井通电工程,年内全面实现农业电排灌。以电气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引导,推广粮食电烘干技术,在农业种植行业中推广热泵保温、湿帘风机、水肥一体化、电补光以及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在禽类养殖业推广电暖孵化技术、自动喂养、自动清粪等技术,在水产养殖业推广电增氧、电保温、自动喂养等智慧养殖技术,提升农业电气化水平。

(五)居民生活领域。提高住宅建筑的配电标准,在集中居住小区试点采用蓄热电锅炉、热泵等技术集中供暖,加快在分散居民户和农村地区推广碳晶采暖、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高效电采暖技术。在老旧小区及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之外的居民小区、公寓住宅、乡镇居民推广使用电炊具。结合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和家电下乡,加快推广电冰箱、电热水器、电炊具等家用电器,提升居民家庭电气化水平。鼓励采用热泵热水器、热泵辅热或电辅热太阳能热水器。

(六)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常规能源有效互补的低碳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较大的地区,结合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广应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冰制冷空调等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同,结合“263”行动计划,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等领域,加强地区电能替代潜力分析,分行业、分领域做好电能替代相关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电能替代目标任务。

(二)加强规划统筹。将电能替代纳入当地能源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高效清洁燃煤背压热电联产、工业高效清洁环保锅炉、余热余压余气循环利用等多种能源供应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电能替代发展,为电能替代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持。

(三)加大财税支持。鼓励各区镇和有关部门统筹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等,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项目予以支持。加大燃煤锅炉淘汰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初期建设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电能替代项目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对电能替代高效技术研发给予资金支持,对高新设备制造企业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支持电能替代项目单位通过申请企业债、低息贷款、能效项目信贷和采用PPP模式等方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四)严格环保准入。加大对燃煤(油)锅炉、窑炉、港口船舶燃油等排放物的执法监管力度,鼓励各行业出台更加严格的分散燃煤、燃油设施限制性、禁止性环保要求。按照省相关部署,将港口岸电的建设与使用情况纳入港口营运年审和船舶年检范围,切实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加快推进建筑能耗平台监测与达标提升。

(五)推进市场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能替代用户可优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支持电能替代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峰平谷时段,扩大峰谷段电价价差,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大力推广具备移峰填谷的电能替代设备,促进电力供需平衡,降低运营成本。结合实际制定港口岸电服务价格政策,鼓励推广岸电技术应用。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数据、环保数据,大型公共楼宇能耗数据接入江苏能源云网平台,为开展能源分析和降低能耗提供数据支撑。

(六)加强电网建设。电网企业要强化电网基础建设,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电能替代项目的接纳能力和供电保障能力。优化配电网建设流程,明确实施细则和建设周期,建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机制,按照客户需求提前做好布点布线和电网接入等服务工作。各地和有关部门应对电能替代配套电网建设改造给予支持,帮助电网企业做好项目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政策处理,支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七)发挥示范引领。鼓励各地、各部门创新引领,借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整合技术资金资源优势,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电能替代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推广效果佳”的典型示范项目,探索一批业态融合、理念先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开展集中能源站示范项目建设和公共建筑绿色示范项目建设。及时开展示范性项目和成果展示,有效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公众号.png



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港汇广场A座1101-1120室 电话:0551-65579619
ICP备案号: 皖ICP备1801566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