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机构 高管简介
旗下产业
设计咨询 工程建设 售电运维 教育培训 文旅农康
荣誉资质
企业资质 业务范围 信誉建设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集团要闻 集团动态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滚动新闻 招标公告 领导关怀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 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 致新员工书 员工风采 名称由来 大事记 教育培训
案例展示
工程业绩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绿电开市- 国家电网首次绿电交易成交电量68.98亿千瓦时

作者: 日期: 2021/9/27 9:58:24 来源:

绿电开市 国家电网首次绿电交易成交电量68.98亿千瓦时

   
发布日期:      2021-09-16     信息来源:      国网公司网站    

        9月7日,全国绿色电力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国家电网经营区域首次绿色电力交易成交电量为68.98亿千瓦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创新交易方式,优化电网调度,应用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促进供需双方对接,积极支持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为绿色电力交易顺利开市打牢了基础。

深化机制创新 彰显绿电价值

  绿电交易是完善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绿色电力供需的有效对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电交易通过机制创新为新能源产业打造稳定的“助推器”,形成长效市场激励,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谓是我国电力市场的一项机制创新。

  为了提升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的便利性,国家电网公司开发“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开设绿色电力交易专区,提供“一网通办、三全三免”绿色电力交易服务。

  据介绍,“一网通办”,即用户登录即可享受绿电交易申报、交易信息获取、结算结果查询、绿电消费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三全三免”,即汇聚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及售电公司等全市场主体,覆盖省内与省间、批发与零售全业务范围,涵盖多年、年度、月度等全绿电交易品种,为市场主体提供免重复注册、免交易手续费、免费提供绿色消费认证的绿电交易服务。“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的设立,能够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加速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不断扩大。

  为绿电交易工作组织有序,国家电网首批试点单位还开展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国网江苏电力系统调研了清洁能源市场交易相关政策和国内外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作了《绿电需求调查问卷》,并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向各市场主体推送。同时,召开用户座谈会,收集市场主体对绿色属性证明、绿证核发方式、消纳溯源体系等绿电交易需求,组织省内有绿电需求的市场主体开展培训和系统测试工作。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国网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向发用双方充分宣贯解读政策规则促进共识,灵活采取现场交流与视频会商相结合提高效率,统筹协调、精耕细作,连续奋战72小时,确保了本次交易的顺利达成。

引导消费意愿 挖潜绿色能源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努力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购买和消费绿色电力的需求日益迫切。绿电交易有效满足了企业绿色转型的“刚需”,拓宽终端用户减排路径。

  《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起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充分体现了绿电的商品价值与环境价值,电力用户通过双边交易方式从新能源企业购买绿电,既满足了生产用能需求又能获得可追溯的绿色环境价值权益。

  “在绿电交易市场机制下,参与交易的企业不仅能确保自2022年起用上绿电,还能获得官方认证,进而引领相关产业链的低碳转型。”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王伟介绍。

  参与此轮交易的多位企业代表表示,绿电交易不仅为制造业企业加持“绿卡”,助力进入海外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后盾,也为信息、服务等行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能源转型提供广阔平台。

  施耐德全球供应链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开鹏表示,通过本次交易,施耐德上海区域5家工厂的绿电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未来,施耐德将尽快实现全国三十余家工厂的绿色电力全覆盖,共同推动绿电交易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雪球”效应。

  统计显示,本次交易预计将减少标煤燃烧243.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7.18万吨,开启了我国绿电消费新模式。下一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保障绿色电力交易计划优先执行,促进绿电交易高效实施。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港汇广场A座1101-1120室 电话:0551-65579619
ICP备案号: 皖ICP备1801566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