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机构 高管简介
旗下产业
设计咨询 工程建设 售电运维 教育培训 文旅农康
荣誉资质
企业资质 业务范围 信誉建设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集团要闻 集团动态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滚动新闻 招标公告 领导关怀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 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 致新员工书 员工风采 名称由来 大事记 教育培训
案例展示
工程业绩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深度】风电霸主求变守江山

作者: 日期: 2019/9/9 15:37:58 来源:

饭馆老板:没有客人时,店里连灯都不敢开

“因为电费高,饭店把炖煮、备料等环节都转移到宿舍加工,给员工加工资搬运,店里只做必须现场加工的菜品。”一家饭馆的老板告诉前来暗访的督查组,为了节省电费,没有客人时,店里连灯都不敢开,休息时直接拉闸断电。一家商铺老板说,自己100平方米的店铺,即使只用普通照明,没有大功率电器,每月电费也在千元以上。

天旗凤凰城地处长春市二道区繁华路段,属于消费档次较高的商圈。上午十点,记者跟随督查组来暗访时发现,这里的底商较为冷清,很多商铺关门上锁,只剩下稀稀落落的零星几家商铺在经营。

“有一次店里还有客人,物业就把电掐了,我急得不行。”一家商铺老板告诉督查组,物业收电费时不给凭据,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自己因为电费跟物业产生纠纷,协商无果后没交电费,被物业掐了好几次电。另一家商铺老板吐槽说,由于商铺已经付出装修成本,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差价去哪儿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在长春市各电力公司营业厅,督查组看到了张贴的电价明细,一般工商业电价经过几次降价后,每度电的目录价格已经调整为0.7375元。

然而,督查组暗访长春市各大市场、商业综合体时发现,物业给租赁商户每度电的价格从1.2元至1.4元不等,明显高出当地规定的目录电价。这里面的差价去哪儿了?

带着这个问题,督查组走访了长春几家市场的物业管理公司。物业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整栋商业综合体装的是总电表,商户安装的小电表不能直接和供电公司结算。由于电价分为高峰和低谷价格,加上电路损耗、维修管理等服务费用,给商户转供电的费用不再是基础电价,而是包含了服务费;给商户开具的收据名目也大多是服务费,而不是电费。

在长春市一家新开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督查组了解到,各家商户的电费价格甚至不统一。有的大商户享受供电公司的基础电价,大多数商户的电价在1.2元至1.35元不等。而电费的定价,早在商户与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时就已经确定,把电价作为双方的租赁协议内容。

物业究竟有没有转供电的定价权?

成为金风科技(002202.S/02208.HK)总裁一个多月后,曹志刚出席了履新后的首份半年报董事会会议。

这份财报,或许让他倍感压力。作为中国第一大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157.33亿元,同比增加42.65%;净利润11.84亿元,同比下降22.58%。

这并不是由行业大环境造成的。相反,风电市场在去年触底反弹,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景气期——政策多管齐下使“弃风”问题得以持续改善;重回风电大基地市场的呼声渐高,今年以来,内蒙古已启动了1120万千瓦大基地风电项目;中国海上风电市场进一步拓展,分散式风电也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上半年,其他上市风电整机企业明阳智能(601615.SH)、上海电气(601727.SH)、运达风电(300772.SH)等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升”。其中,增长最猛的明阳智能实现营收40.15亿元,同比增长57.9%,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129.3%。

有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金风科技利润下降主要因2017年上半年至2018年三季度,国内风机产品降价导致。

风电机组订单存在一年的交付周期。因此,从去年三季度起,低价订单就困扰着金风科技,毛利率出现下滑。

多年稳坐风机制造商头把交椅的金风科技,已结束持续突进的“打江山”阶段,步入“守擂”时代。

更换二把手

7月中旬,金风科技公布了新的总裁任命。时任金风科技董事兼执行副总裁的曹志刚,接替王海波担任总裁一职。王海波转而担任金风科技执行副总裁。

曹志刚现年44岁,历任金风科技电控事业部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总裁、执行副总裁等职。其大学毕业不久后即进入金风科技技术部门,至今已在金风科技工作逾20年。

曹出身技术,曾参与国产化600KW风力发电机组项目的开发研制,熟知风力发电机现场调试、运行维护及风电场的建设等。在接任总裁前,他主要负责金风科技核心主机业务及产业链管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金风科技之所以更换了新总裁,主要基于整个风电行业大背景的变化,调整了战略——其自营风电场的战略地位下降,核心主机业务战略地位将升高。

此外,金风科技将把战略重心从开疆拓土转移至订单的执行上。其在补贴退坡的电价利好窗口期,收割的大量订单正逐步进入执行期,负责产业链的曹志刚肩负打好风机交付硬仗的重任。

年长一岁的王海波担任总裁一职长达六年。其主要负责金风科技的营销业业务、自营风电场开发业务,及分管国际与投资。2000年,他加入金风科技,2010年成为副总裁,三年后晋升总裁,成为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得力助手。

王海波对金风科技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其负责的风电场开发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润新能),成为了金风科技新的盈利增长点,一度是主机业务不景气时盘活现金流的法宝。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营风电项目的开发与销售。2008年,该公司就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对金风科技整机制造业务形成重要补充。

2011-2012年,中国风电行业进入低谷期,此前大规模、集中式快速发展的后遗症显现,行业走上“下坡路”。

与此同时,风电整机制造商陷入“红海”,80余家整机厂商陷入低价竞争泥淖。国家能源局收紧了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开始淘洗技术水平落后的整机制造企业。

2012年,因风机售价下降,金风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降低27.01%和73.5%。

在风机业务低迷期,自营风电场被纳入到金风科技的主营业务范畴。

在王海波的带领下,天润新能的风电运营业务规模爆发,手握大量优质路条,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河北、山西、东北、华东等省份及地区斩获诸多核准项目。

2013年,王海波晋升总裁。2014年,金风科技自营风电场业务盈利能力强劲,毛利率达60-70%,净利润率高达40%,远高于主机设备的盈利能力,成为金风科技重要利润增长来源。金风科技趁热加码,对天润新能增资30亿元以提高公司现金流和盈利。

2017年,天润新能已跻身主流开发商行列。自营风电场业务战略地位一举上升,成为金风科技“核心业务板块”。

2018年,天润新能营收接近36亿元,实现净利润超过21亿元,成为金风科技利润贡献最大的板块,占比约65%。

但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趋近,风电场利润摊薄,开发企业收益被压缩,主机业务的竞争则变得更为激烈。

国内整机企业开始纷纷回归核心主机业务,投入主机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进行厂房的布局与兴建,集中力量决胜平价时代。

今年上半年,金风科技风电场开发业务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8.3%下降至14.26%,同比下降逾11个百分点。

金风科技本为技术主体公司,自199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伊始,一直倾注巨大心力推动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升级,主机业务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曹志刚技术背景雄厚,在公司内部具有足够的话语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金风科技把总裁的位置交给性格谦和沉稳、掌管核心风机业务的曹志刚,不足为奇。

追赶海上

在核心主机业务中,金风科技陆上风机的地位尚无人能够撼动,但在海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曾经风电巨头华锐风电(601558.SH)的董事长韩俊良于2011年率先提出“两海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但受业绩拖累,华锐风电未能如愿。

同年,重新登顶国内风电整机企业龙头老大位置的金风科技,决定大力投入海上风电,着手研发6兆瓦海上机组,并于当年完成了关键零部件的试制。

2012年,其6兆瓦样机完成装配,并着手推动作为国家863计划支持的《超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技术研究》研究课题的10兆瓦机组项目。

但之后,金风科技转而对海上风电持保守立场。其判断,行业海上风电发展速度缓行,故搁置了6兆瓦及以上更大兆瓦海上风电机型的研发投入。

业内均认为,这家成立21年的老牌风电企业,在经历了风电行业的野蛮生长与残酷洗牌后,形成了稳健审慎的风格。

2007年,风电行业步入爆发式增长期。华锐风电凭借1.5兆瓦和3兆瓦级风机优势赢得先机,加上薄利多销的市场策略、强悍的总装能力迅速打破行业格局,成为行业第一。

曹志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彼时金风科技签约量也很大,但为了达到客户合同要求,严格控制整个供应链以及机组的质量,推迟了很多合同的履约。

事后证明,金风科技这一稳扎稳打的风格,最终助其登上了冠军宝座。2012年前后,行业回归理性,开发企业开始关注风电项目投资收益率与产品质量,注重风机品质的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脱颖而出。华锐风电却因质量问题频发、轻视供应链等原因,从行业第一梯队掉落。

但中国海上风电的实际发展速度,超过了金风科技的预期。这让它有些措手不及。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提速,增长装机容量达165.5万千瓦,同比增长42.7%。

随着风电平价及竞价政策的出台,以及陆上风电逐步进入饱和期,海上风电在去年底迎来核准潮,成为各大风电企业下一个竞争重地。

据界面新闻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共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容量达4000余万千瓦。

在海上市场,金风科技却不是霸主。截至2018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44.5万千瓦。其中,上海电气以超过五成的市场份额领先,其次是远景能源和金风科技。

近年来,明阳智能凭借其天然沿海的区位优势,及独特的半直驱技术路线产品,也在大力挺进海上市场。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明阳智能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容量达约418万千瓦;金风科技的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容量仅为107万千瓦。

被业内认为“缺乏海上基因”的金风科技,开始弥补海上风机的发展短板。

2017年,“两海战略”首次出现在金风科技的主营业务中,旨在推动海外市场及海上业务的发展,以拓宽盈利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及巩固行业优势。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数据,2018年,金风科技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达4005万千瓦,同比上升89.9%。

同年,金风科技推出海上6兆瓦平台产品,全面替代3兆瓦平台产品。其还发布了8兆瓦海上大容量机组,这款机型于今年6月获市场首单。

2018年底,金风科技斥资15亿元的风电整机项目落户广东阳江。按照规划,其将在阳江建设海上风电整机及相应的配套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智能运维基地、风电智慧能源基地等。

金风科技在今年半年报中称,将采取稳健发展战略,打造“海上机组、海上工程、海上运维、海上培训”四位一体海上整体解决方案。

想要攻克海上市场,新晋总裁曹志刚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与陆上强健的供应链体系相比,金风科技海上产品供应链略显薄弱,海上订单面临较大执行压力。

此前,曹志刚主责的陆上产业链已成熟。2005年,金风科技提出“善待供应商”理念,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搭建起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厂,再到终端客户的稳定产业链。

但在海上风电市场,其尚未培育出成熟的产业链条生态伙伴。另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金风科技海上风机从3MW跳升至6MW,步伐迈得过快, “其6MW产品已经出现了一定交付困局。”

6月的第四届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大会上,曹志刚表示,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产业链长度和广度需要极大地扩充与协同,电力送出、支撑结构、施工、运维等与风电机组在全寿命期价值链上同等重要,需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和共同努力。

面对行业及公司的发展新阶段,曹志刚想要稳定并加速这艘风电整机巨擘,压力自不在小。

目前,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连续执掌金风科技17年。这位老风电人生于1958年,现年已61岁。

今年7月召开的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武钢继续被选为董事长。三年最高任期届满后,64岁的武钢是否会继续担任董事长、谁又将成为中国第一大风机制造商的新掌门?


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港汇广场A座1101-1120室 电话:0551-65579619
ICP备案号: 皖ICP备1801566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