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机构 高管简介
旗下产业
设计咨询 工程建设 售电运维 教育培训 文旅农康
荣誉资质
企业资质 业务范围 信誉建设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集团要闻 集团动态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滚动新闻 招标公告 领导关怀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 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 致新员工书 员工风采 名称由来 大事记 教育培训
案例展示
工程业绩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泛在物联 国网加力

作者: 日期: 2019/10/14 17:14:43 来源:

外部环境的逐渐变化

本轮电改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背景下推出的。这个本质性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论述,就是“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高速增长阶段的特点就是高投资、高基建、重化工业为引导的高增长率模式。而整个电网也是伴随着过去十多年的高增长模式,形成了高投资、大基建、重资产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技术模式。

现在不一样了,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增值模式,是增长速度下降,并且对效率和成本有更高的要求。感谢电网企业过去十多年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作为普遍服务的供电服务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电网发展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则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关注的主要矛盾。

所以本轮电改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特别是“管住中间”,希望通过输配电价的成本监管,克服A-J效应(所有自然垄断环节的重资产运营企业,天生就有扩大投资,增加资产规模,以获得更大固定资产折旧基数的冲动,这叫做A-J效应)。

同时,随着贸易战的深入,社会舆论对企业减税降负的要求不断增加,如何降低用电成本,一方面是对电网企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电网企业提供客户侧服务的新增机会。

当电网企业主动或者被动的让渡改革红利,并且原有的高增长、高收入、高投资模式不再可持续,必然需要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社会模式的需求。

这就是电网提出“三型两网”战略的外部原因。

竞争者纷纷布局,留给国网的时间不多

最近和国网的朋友交流,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一是走出舒适区是必然的,即未来的新业务空间肯定是非自然垄断环节;二是在深水区,强敌环视,国网未必能讨得到好处,在一个中石化都开始买92号咖啡的时代,综合能源服务不是一家独大的;三是给国网建立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时间窗口,其实转瞬即逝,一旦售电侧充分放开,那就是拼服务的时候了,搞得不好就像中国邮政,除了收一点普遍服务的保底费,市场化业务的EMS完全不是顺丰和三通一达的对手。

另外一方面,从业务上看,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石油石化、燃气、新能源、储能等各类企业都纷纷进入,电力领域的去中心化趋势出现;从技术上看,泛在物联成为能源数据入口,无论是BATJ,还是华为、中移动,传统的信息技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都把5G时代的行业互联网作为战略制高点。

但是在配用电这个环节上,越往客户侧走,电网企业的市场优势、营销优势就越不明显,在网侧技术优势越无法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家都在布局面向未来能源时代的数据驱动业务。

而这个时间窗口,个人认为最多也就是3-5年时间,一旦现货市场进入完全竞争,量价都取消限制,那就是得客户者得天下的时代。

惯性思维对转型的阻力

别说企业,每一个个体都是有强大的惯性思维的,嘴上喊着要减肥,看到美食管不住嘴,吃饱了迈不开腿的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吧。人尚且如此,一家企业在高增长时代养成的体制和机制的惯性,是一下子很难扭转的。

就泛在而言,目前有几方面的落地困难:

一是以工程建设思维去理解泛在,把泛在当作一个变电站或者信息系统工程去建设,没有系统思维、平台思维;寇总在报告里提出绝对不能“照搬电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套路”,指的就是这个。

二是技术导向,满足于技术的先进性,做完项目包装成政绩,还是停留在网侧,缺乏客户侧的理解,并没有实现“客户导向”;寇总说的“紧盯客户需求,快速迭代”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三是花钱思维,还是以搞投资的模式,项目越大越好,最好推倒重来,最好是通过数据管理实现部门利益的争夺。寇总多个地方说了这点,比如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要提效能、加强开放合作,不搞大拆大建。

组织革命才是核心

平台化业务、互联网化、客户价值驱动,企业中台。这些词看似时髦,目前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技术层面。电网变革的核心我认为是两个,一是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在精益化管理目标下,提升普遍服务的效率;二是构建对外业务的产业生态,形成泛在物联+平台化商业模式+开放合作体系的未来商业模式。

第一个目标阻力不小,但通过企业自身努力相对还是可以达到的;难的是第二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是哪家企业规划出来的,如何调动内部积极性和外部合作方的积极性,其实非常考验战略规划和落地水平,而且需要边干边总结。

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组织革命,既然是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业务、新战略,不可能沿用原有高增长时代的组织模型,一个是资产驱动,一个是服务和数据驱动,整个企业的DNA都变了,是真正的脱胎换骨。IBM公司历时十年才转型成功,这对国网绝非易事。

这也是为什么寇总的四个坚持里,最后的一个坚持:“坚持管理变革、不让不合理的制度、机制成为‘拦路虎’‘绊脚石’”,“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破除管理羁绊”。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说上一轮电改以后的三集五大是电网的权力集中,形成了特高压时代的电网管理模式;那么在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电网面临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去边界化的外部竞争,所以除了放管服以外,如何更大程度的激活组织动力,构建面向新业务的组织模式和组织能力,则是放在电网企业面前最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的目的是为了变革

在这个组织级别的挑战面前,泛在技术或者透明电网技术,根本不是太大的问题,技术是为组织服务的,未来的新业务组织是为客户服务的,技术牛逼没用,如何帮客户省钱省事省心才是关键。

说的再直白一点,阿里云的牛逼,是因为双十一的业务压力,没有双十一的购物狂欢,没有淘宝把线下的购物场景在线化,阿里云也牛逼不起来。所以泛在物联,本质上首先是个战略问题,然后是个组织问题,最后才是技术问题。

技术官僚们出于各种理由,总是喜欢把战略、业务、组织问题技术化,但是在企业发展的生死攸关时刻,技术不总是最重要的。

总之,泛在物联是国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方向,未来国网公司也将探索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平台化、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转型不易,且行且珍重。

 


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港汇广场A座1101-1120室 电话:0551-65579619
ICP备案号: 皖ICP备1801566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407号